融资5亿的印刷电商巨头倒下,产业互联网为何啃不动印刷包装这块硬骨头?
从融资宠儿到破产清算,阳光印网的命运转折成了印刷电商行业最刺眼的注脚。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裁定书,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印刷电商巨头阳光印网写下了终章。2025年5月27日,法院正式受理对北京阳光印易科技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这家累计融资近5亿元的行业明星企业就此落幕。
在阳光印网总部办公室,曾经贴满“颠覆传统印刷”标语的墙面已被清空,只留下些许胶痕。曾几何时,这里接待过软银中国、复星集团的投资人,见证过单日过亿订单的狂欢,如今只剩下债权人的追讨文件和堆积的法院文书。
阳光印网不是第一个倒下的印刷电商。杭州阳光印易在2024年8月进入破产清算流程,北京一撕得也于同年7月被裁定受理破产申请。这些曾经被资本热捧的明星企业,最终都未能实现产业互联网改造传统印刷包装行业的梦想。
01 明星陨落:高光与至暗时刻
阳光印网的故事始于2011年,那是一个“互联网+”创业狂飙突进的年代。创始人张红梅带着连续创业者的光环进入印刷领域,试图用互联网改造这个古老行业。
从2014年到2016年,阳光印网完成了令人瞩目的三轮融资:A轮融资100万美元、B轮融资1亿元、C轮融资3.5亿元。投资方名单星光熠熠——集富亚洲、软银中国、齐心集团、复星集团,这些顶级投资机构的加持使其成为印刷电商领域当之无愧的融资冠军。
在业务定位上,阳光印网不断调整方向。从最初的商务印刷电商,扩展到泛印刷品,再到企业非核心事务采购平台,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巅峰时期,阳光印网宣称整合了全国1.5万家供应商,为超过20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1600多个县乡镇。
02 模式困境:轻资产的致命软肋
阳光印网选择了一条轻资产运营之路。与传统印刷企业不同,它不拥有工厂和设备,而是通过平台整合行业闲置产能,连接供应商与客户。这一模式在资本眼中充满想象力——轻资产、高估值、快速扩张。
现实却格外骨感。主要服务阿里、饿了么、顺丰、美团等巨头的商业模式,面临着激烈竞争和极低的利润空间。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阳光印网产品销售收入达17.21亿元,但利润总额仅850万元,利润率低至0.49%。
当平台模式遭遇经济下行压力时,其脆弱性暴露无遗。2023年初,更名为“爱阳光”的企业发布公告坦言:“疫情三年,对我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宣布商业模式转型——从自营模式转向纯平台模式,客户的货款将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平台只收取佣金。
03 连锁崩塌:印刷电商的集体困境
阳光印网的倒下并非孤例。在其之前,杭州阳光印易已于2024年8月进入破产清算流程。而同样曾风光无限的创新包装企业北京一撕得也于2024年7月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
一撕得以拉链式纸箱的创新产品闻名,曾服务于阿里、小米、杜蕾斯等知名企业,报道称其在2017年双十一一天就卖出一亿个纸箱。这家企业同样采用轻资产模式,依靠整合供应链完成生产交付。
然而从2020年开始,一撕得涉及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大幅增加。员工数量从2020年的168人锐减至2022年的11人,到2023年彻底归零。它的倒下与阳光印网如出一辙——融资光环褪去后,商业模式无法支撑持续经营。
04 深层剖析:产业互联网为何难啃印刷包装
印刷电商集体遇冷背后,是产业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面临的共性挑战:
利润薄如刀刃。印刷包装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本就偏低,当平台介入后,层层环节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印刷包装行业的利润太薄了,薄到没有人想要投资”,行业观察者指出,“没有投资就不能飞速发展,没有飞速发展就不可能飞起来”。
标准化程度低。印刷包装市场的集中度极低,能搬到线上、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占比微乎其微。“越是高利润的产品,意味着越高的沟通成本和技术支持成本”。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生产之间存在天然矛盾。
巨头挤压生存空间。“中国的电商平台太强了,前有淘宝天猫和京东,后有拼多多和抖音,想在他们的夹缝里跑出来一个行业平台?太难了”。垂直电商平台在流量获取和用户习惯培养上举步维艰。
重资产特性难改变。“印刷包装行业是重资产行业,意味着要做大就要不停的投资那些投资回报周期很长的设备和流程,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轻资产平台模式难以真正把控生产质量和交付时效。
05 破局可能:产业互联网的现实出路
在印刷电商的集体溃败中,仍有企业探索出可行路径。2024年中国印刷包装企业百强榜单中,世纪开元排名第41位,河南盛大印刷位列第9名,成为少数在产业互联网浪潮中站稳脚跟的企业。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深耕垂直领域,不盲目追求平台规模。千鸟互联选择从废纸回收切入印刷包装产业,通过普睿特智能云工厂整合中小企业闲置产能,实现了“千亿级市场到万亿级市场”的跨越。
其创始人刘闻波指出:“通过对中小印包企业闲置产能的再利用,为入驻普睿特智能云工厂的厂商带来成本降低、订单增加的成果。”目前行业中设备利用率能达到50%以上的仅占三成,而达到50%以上的利用率企业就能够盈利。
印通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探索出另一条路——将合版印刷的理念运用到专版印刷上,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其总经理伍孝友强调:“通过数字化平台集聚产业力量,是未来中小印包企业必行之路。”
06 未来方向:深耕而非颠覆
阳光印网们的失败经验揭示了产业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本质规律:产业互联网不是颠覆传统行业的利器,而是赋能工具。成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尊重行业特性,而非盲目套用消费互联网的流量思维。
“躬身入局”成为行业共识。多位资深从业者指出,印刷包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必须从生产端切入,而非仅搭建交易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优化供应链协同,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印刷包装行业的深度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带来新的可能。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实现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客服等应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河南盛大印刷的二代接班人在内部会议上坦言:“我们从未把自己当作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用互联网工具做印刷的企业。” 这句话揭示了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技术只是工具,行业才是根本。
当资本热潮退去,那些真正深耕行业、解决实际问题的企业开始浮出水面。千鸟互联通过智能云工厂整合闲置产能的模式获得了新一轮融资;印通天下将合版印刷理念创新应用于专版领域,提升了运营效率。
印刷包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在继续,只是主角变成了那些懂印刷又善用技术的务实者。他们正在证明:产业互联网不是资本催生的泡沫故事,而是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打磨的慢生意。阳光印网的结局令人唏嘘,却为后来者照亮了前行的弯路。
产业互联网的路还有人要走,向先行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