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诡者兵之道也,(https://xueqiu.com/1008917406/285608186)
会议要点
1. 轮胎涨价情况
2023年轮胎行业已开始第一轮涨价,幅度在2到5个点,主流规格涨价约2到3个点。进口品牌因已完成涨价,今年暂无大幅增长计划。
经销商对涨价持积极态度,进货量超出厂家预期,高库存下仍大量进货。
涨价原因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出口需求强劲,特别是出口市场表现良好,轮胎厂库存低。
2. 国内外市场需求
国内终端市场需求疲软,而出口市场火爆,特别是对美国、欧洲、中东和俄罗斯的出口。
国内基建项目停工影响内销,而外销因出口强劲而火爆。
3. 行业展望
预计中东和俄罗斯市场将保持火爆,欧洲市场下半年可能因能源危机缓解而有所反转。
南美市场,尤其是巴西,因性价比优势成为中国轮胎的出口增长点。
俄罗斯市场因战争和贸易战影响,中国成为最大受益国,出口量增长迅速。
4. 企业战略
外资轮胎品牌转向利润导向,减少低毛利产品销售,重点发展高毛利产品和电动车、商用车等行业。
中国轮胎企业应提升品牌价值,开拓高端市场,改变依赖低端市场的现状。
5. 原材料价格与提价预期
原材料价格走势和供需关系是影响轮胎价格的关键因素,预计未来仍有提价可能。
企业根据原材料期货价格调整产品价格,提价通常会提前预测并一次性调整。
6. 经销商库存与价格接受度
经销商库存较高,但因预期价格上涨,仍积极进货。国内外经销商对涨价的接受度不同,海外市场对价格较不敏感。
7. 企业利润与市场表现
企业利润分配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市场和经销商的谈判模式不同。
中国轮胎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表现良好,品牌知名度逐渐提升。
Q&A
Q:目前轮胎涨价的情况如何,以及后续价格走势的预测?
A:目前轮胎的第一轮涨价已经开始,涨价幅度大约在2到5个百分点,主流规格的涨价幅度约为2到3个点。进口品牌的涨价幅度较少,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一轮涨价。预计在四月或五月初,进口品牌可能会再次涨价。涨价后,经销商的进货态度积极,超出厂家预期。各轮胎厂的库存情况良好,但经销商库存爆满。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增加,预计后期价格将继续上涨。
Q:下游轮胎终端需求及接受度如何,特别是海外市场?
A:国内终端市场需求疲软,但出口需求非常好。轮胎厂的库存较低,出口生意火爆,导致厂家有底气涨价。尽管内销疲软,但外销的火爆支撑了价格上涨。此外,中国基建项目的停工也影响了内销,而出口市场依然旺盛。
Q:基建项目对轮胎销售的影响如何?
A:中国基建项目目前很多地方处于停工状态,影响了建材、钢材、水泥和砂石的销量。最终用户的开工率维持在50%到60%,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这对轮胎的内销造成了较大影响。
Q:外销火爆的原因及今年二季度或全年的展望是怎样的?
A:外销火爆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强,性价比高,尤其是在美国、英国、欧洲、中东和俄罗斯等地区。去年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达到了近100万台,带动了轮胎出口量的大幅增长。预计今年中东和俄罗斯市场将持续火爆,而欧洲市场可能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下半年可能会有所反转。南美市场,尤其是巴西,也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尽管美国市场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但中国轮胎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已经相当大,预计今年仍将保持增长。
Q:美国、中东、俄罗斯市场的库存情况如何?
A:具体的库存情况不清楚,但中国轮胎在这些市场的出口主要国家分布是已知的。
Q:巴西市场的增长主要是由什么驱动的?
A:巴西市场的增长主要是由中国轮胎的性价比优势驱动的。尽管巴西本身不太发达,但中国企业有计划在当地建厂,以实现南北布局。
Q:海外市场的价格调整情况如何,提价会对出口产生什么影响?
A:尽管有提价的可能,但对于海外市场来说影响不大,因为中国轮胎的性价比仍然非常高。即使提价三到五个点,根据目前的供需关系,也不会对出口产生太大影响。相比之下,外资品牌的涨价幅度通常更大。
Q:外资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和定价策略如何,他们是否在让出市场份额给中国企业?
A:外资品牌正在缩减产量并提高价格。他们的全球布局和定价策略可能会持续让出一些市场份额给中国企业。
Q:米其林在中国市场的策略转变是什么?
A:米其林在中国市场的策略转变是放弃单纯追求市场份额,转而追求利润。公司考核指标以利润为核心,限制低毛利产品的销售,专注于高毛利产品。米其林已经退出了一些难以涨价的市场,如北京公交市场,并且更关注电动车和快递运输等行业,放弃传统建材、砂石、钢材运输市场。这种策略转变不仅发生在米其林,其他外资企业也在进行类似的调整。未来,米其林将继续保持这一策略,特别是如果中美或中欧关系保持现状,国际形势将对企业的策略产生影响。
Q:国内轮胎企业如赛能和贵州轮胎的盈利情况如何,以及未来行业走势如何?
A:国内轮胎企业如赛能和贵州轮胎目前的盈利状况非常好。未来行业走势方面,虽然国产轮胎工程胎的质量提升,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但国内竞争激烈,企业正寻求向外扩展。预计今年行业状况仍然良好,不会比去年差,一季度出货量已显示增长趋势。
Q:国产轮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和策略如何?
A:国产轮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积极,许多企业已经或正在寻求向外扩展。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选择出口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企业盈利状况良好,出口市场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泰国、越南等国家也有中国企业释放的产能规划,以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如反倾销等问题。
Q:轮胎行业是否存在供给过剩和价格战的风险?
A:虽然轮胎行业产能较多,但目前看来,企业正积极寻求出口,减少国内竞争压力,因此供给过剩和价格战的风险较低。企业普遍看好出口市场,预计今年状况仍然良好。
Q:原材料价格上涨对轮胎企业的影响及企业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A:原材料价格上涨对轮胎企业构成了一定的压力,但企业通过购买期货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企业会根据期货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进行价格调整,确保毛利率不低于设定的红线。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有勇气提高产品价格,尤其是在出口市场利好的情况下。
Q:中国轮胎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如何?
A:中国轮胎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较强,性价比优势明显,技术性能与十年前相比已有显著提升。目前,中国品牌在第三世界和其他地方市场已有一定竞争力,但在高端市场尚未有显著突破。国内市场上,虽然存在高中低端产品,但没有品牌特别突出,市场较为分散,缺乏专门针对高端市场的集中发力。
Q:国内和国外经销商对轮胎涨价的接受度有何差异?
A:国内经销商对涨价的接受度有一定敏感度,受利润水平较低和市场预期的影响。上半年经销商更愿意接受涨价,因为存在返点等激励机制。而国外经销商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由于出口需求强劲,即使价格上涨两三个点,需求量也不会有明显减少。
Q:中国轮胎企业在美欧市场的一季度提价情况如何?
A:中国轮胎企业在美欧市场的提价幅度不大,大约一两个点。提价主要发生在二月底至三月份,由于年后涨幅较大,部分厂家在二月份已有小幅涨价。目前,出口市场火爆,如果提价后销量未受影响,预计后续还会有涨价的可能。
Q:提价后的利润是如何分配的?
A:利润分配模式因地区和谈判模式而异。在美国市场,出口价格是提前定好的,之后经销商的销售价格与厂家无关。而欧洲市场的具体情况则未详细说明,但可以推断同样存在一定的谈判和分配机制。
Q:四月份海外轮胎价格是否会继续上涨?
A:如果三月份的提价没有对销量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市场反馈和厂家的产能情况,四月份海外轮胎价格有可能会继续上涨。但具体情况还需观察市场的实际表现。
Q:国内轮胎价格的变动情况如何?
A:国内的涨价将在五月份持续,但零售层面的价格变动会在六月份才能体现。由于库存中存在大量低价货物,批发商和零售商可能会逐步调整价格。如果五月份促销力度减小,六月份终端市场的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
Q:国内外轮胎经销商的库存情况如何?
A:国内经销商库存较高,具体情况不详。美国、欧洲、中东和俄罗斯等海外市场的库存大致维持在2到3个月的水平。由于进口原料的库存也基本保持在这个范围内,这涉及到海运进口的问题。
Q:今年轮胎出口市场的情况及价格趋势如何?
A:今年轮胎出口市场非常火爆,尤其是在一月份和二月份,出口量大幅增长。三月份以来,虽然没有确切消息表明出口价格会进一步上涨,但已有厂家在二月底提价。目前,出口市场的火爆局面预计将持续,除非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如中美贸易战或关税上涨。此外,尽管海外有投产的产能,但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利润表现良好。公司已从以销量为主转向以利润为导向,优先销售高毛利率产品,并在疫情期间更加重视利润。
Q:公司的利润考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公司的利润考核从2016-2017年开始,当时实行双重考核指标,包括销量和毛利率。到了2020年左右,公司将利润考核放在首位,销量考核次之。这意味着公司在完成销售任务时,会优先考虑高毛利率产品,同时限制低毛利产品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