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京地铁公司党委副书记 齐书志
”
当时,能够乘坐地铁可谓是一种荣誉。石庚是一位收藏爱好者,经营着一家自己的古玩店,在他所有的藏品中,他最珍视的就是两本厚厚的收藏册,里面收藏着北京从第一条地铁诞生开始至今的地铁票。
“
这两枚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条北京地铁的最早的两枚有价票券,它的年代是1971年,当时还是需要凭着单位的介绍信,才能够领到一张票,然后以参观的形式去乘坐地铁。
——收藏爱好者 石庚
”
不过由于当时中国缺乏地铁运营的经验,很多技术问题导致北京地铁在之后10年内事故连连。1978年,当时的地铁管理处召开第一次科技大会,明确了北京地铁的基本任务从以战备为主,转移到以运营为中心,正是这次大会彻底改变了地铁的面貌。
“
提出一个目标,“五二三五”发展目标,定出一个5分钟的间隔,二就是200列车,延长3个小时,(从)早晨5点到晚上11点,五呢就是五个自动化。
——北京地铁早期建设者
原北京地铁公司党委副书记 齐书志
”
1981年9月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经国家批准正式验收,在试运营10年之后,正式对外开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条条新地铁线不断涌现。冬暖夏凉的地铁站里,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
那个时候地铁是北京最便利的交通、最快捷的方式。
——收藏爱好者 石庚
”
从1965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开工建设到2003年底,用了38年时间,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14公里;2004年至2009年底,用了6年时间,运营里程达到228公里,比2003年翻了一番;2010年至2015年底,又用了6年时间,运营里程达到554公里,比2009年又翻了一番多,平均每年建成50多公里轨道交通线路,这样的建设速度在世界轨道交通建设史上都是少有的。
“
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地铁,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网络化运营的新时代了。
——北京地铁早期建设者
原北京地铁公司党委副书记 齐书志
”
现如今北京地铁进入了年年开新线的新时代。地铁运营线路图上,最早的1号线和2号线不再孤单,22条线路逐渐编织成网,越织越密。不论从房山到顺义,还是从昌平到通州,借助地铁错综复杂的网络,都可顺畅连通。
“
现在基本上就是你只要下了地铁,就可以随时用很短的时间出现在北京(城区)基本上任何一个地方,这就是我觉得的最大的变化。
——收藏爱好者 石庚
”
“
22条线608公里,我们运营间隔是2分钟,我们一天的客运量达到1200万人,我们的正点率(等)都达到了世界最好的水平
——北京地铁早期建设者
原北京地铁公司党委副书记 齐书志
”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畅通百姓出行路的设计,已经从纸上落实到路上。未来3年,还有约260公里地铁新线将在我们的脚下蔓延,更多线路将与新城连通,对接津冀。
“
我们的交通结构里面,轨道交通占比平均每一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成就。随着我们线网的进一步构筑,包括我们北京的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会)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体验、更大的出行的幸福感。
——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李先
”
每天,千万人在号称“世界最繁忙”的北京地铁里交会、擦肩,步履匆匆,又充满着希望,书写着自己的奋斗故事,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而一辆辆飞驰而过的地铁,也默默记录着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见证着这座城市追求“绿色交通”的轨迹。
愿北京的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好!
来源:BTV新闻
编辑:张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